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Seraphine

前两天LY推荐,又看了一个女画家的传记电影,《Seraphine》。Seraphine Louis是个法国女仆,白天替人打扫卫生,晚上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画画。穷得厉害,经常没饭吃,只买白色颜料,然后用各种自创的方法调制其他颜色的颜料。一战前夕,40多岁,碰巧她伺候的房客是个艺术评论家,威廉伍德,赏识她的画。正准备开始培养她,战争打到法国,德国评论家匆匆逃命而去。等到战争结束,评论家再次想起她的时候,她已经60多了。还在画。Seraphine得到了评论家的资助,过了几天好日子,可惜没多久就疯了,在精神病医院住了10年,到死,没有再画。

这一派的艺术还有个专门的名字,我才知道,叫naive art,有翻译成“素朴艺术”的,台湾叫“素人艺术”。就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画的画,不管透视,不管色彩原理,一派天真烂漫。当然也有专业画家往这个路数上画的,那是另话。

看了太多有技巧没灵魂的专业画家的画,素朴派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耳目一新,觉得亲近。再加上Seraphine这样的故事,感人肺腑,仿佛艺术就是植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只要有巨大的热情,素人就能画出不朽的作品。当然不是这样。随便在网上翻看些素人艺术家的画,就知道,一样是平庸之作居多。一味的卖弄天真不是办法,干靠着热情洒狗血的画法也不耐看。本来用艺术表达感情就是个技术活儿,没有道理没练过的反而比练过的干得好。好比Seraphine,从一尺见方的小木板画开始,有潜力,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勤勤恳恳画了几十年,最后的作品一人多高,语言成熟了,个人风格也有了,画出了好画。

不过大家都喜欢那种天才从天而降的神奇感受,喜欢传奇。除了素人画家以外,类似的感受还给了“会画画”的儿童,精神病人,甚至动物。是不是会画画的精神病人都画得好,我没研究过。不过小孩的画多半是被过度解读了,与其说是小孩会画,不如说是大人会挑。到了动物画画这个份儿上,真没什么可说的。一个画家,又穷又疯,自然是个好故事,叫好又卖座。如果死的又早,那就堪称完美了。Seraphine是1932年进了精神病医院,1942年去世。她的赞助人威廉伍德却说她是1934年死的。也有人说她的确是1934年死的。不管真相如何,早死几年反正doesn't hurt。

专业画家的技术,素人画家的天真,都只是一个形式,一种质地,一层皮。一幅好画除了要有好的形式以外,还要有人性,有个性。不管是谁画的,不管背后的故事是不是惨绝人寰,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电影里,来看画的邻居瞪着惊恐的眼睛说,“这画好像会动呢!”Seraphine说,“是啊,有时候我深夜盯着它看,也会觉得害怕。”




电影拍得也好。前半段节奏有点慢,都演一半了,还没让人清清楚楚的看看她的画,也可能是我心急。不过女主角Yolande Moreau演得真是好。文艺范儿的演员,演一个没任何花架子的女仆,不容易。我看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起所谓的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和她讨厌的文艺腔。要她来演Seraphine,肯定也会用她每秒10个的小动作,永远左右闪躲,永远泛着泪的眼睛,赋予这个角色以无穷的张力吧。她的表演也是一层技术的质地,演谁都披着,刚开始看觉得很丰富,现在看就一个感觉,眼晕。镜头里就你一个人瞎忙活,能不能镇定点啊你。


看电影的时候,M一个劲儿的感慨,“这姐们儿是真喜欢画啊!”可能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Seraphine Louis (1864–1942)

4 comments:

vivian said...

中国有个凡高奶奶,也是这一种类型。

想看这部电影。

三毛提到过这个素人画家的感念,在她那篇“素人渔夫”的文章里。今天学到了原词。挺高兴的。

bing said...

想想纽约有那么多画展,可真好。

vivian said...

saw this movie on netflix, thanks for the intro, it is so powerful...thought of Camille Claudel. Why these genius women had to lived a long and lonely life in mental hospitals...were they really insane, or people find them hard to face with....

bing said...

希望我的严重剧透的intro没太影响你看电影。

从电影上看,Seraphine算不上多疯,至少不比现在好多做行为艺术的更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