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吃相不好。不过,昨天吃饭把牙崩掉一块儿,还是让我始料未及。
那是我因为受不了木头筷子老是变形而刚刚换成的韩国不锈钢筷子。
那是我做的蒜苗烧排骨。
那是我一口完美无缺的钢牙。
连一颗小小的蛀牙都没有。
洗牙的时候护士说你的牙可真硬啊。
到底钢牙抵不过钢筷子。
只是很小的一块儿,掉了。
上排右边的犬牙的右侧。
筷子没来得及拿出来我就咬下去了。
狠狠地。
M看着直乐:
你急什么呢?
我...我...急着吃。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Seraphine
前两天LY推荐,又看了一个女画家的传记电影,《Seraphine》。Seraphine Louis是个法国女仆,白天替人打扫卫生,晚上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画画。穷得厉害,经常没饭吃,只买白色颜料,然后用各种自创的方法调制其他颜色的颜料。一战前夕,40多岁,碰巧她伺候的房客是个艺术评论家,威廉伍德,赏识她的画。正准备开始培养她,战争打到法国,德国评论家匆匆逃命而去。等到战争结束,评论家再次想起她的时候,她已经60多了。还在画。Seraphine得到了评论家的资助,过了几天好日子,可惜没多久就疯了,在精神病医院住了10年,到死,没有再画。
这一派的艺术还有个专门的名字,我才知道,叫naive art,有翻译成“素朴艺术”的,台湾叫“素人艺术”。就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画的画,不管透视,不管色彩原理,一派天真烂漫。当然也有专业画家往这个路数上画的,那是另话。
看了太多有技巧没灵魂的专业画家的画,素朴派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耳目一新,觉得亲近。再加上Seraphine这样的故事,感人肺腑,仿佛艺术就是植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只要有巨大的热情,素人就能画出不朽的作品。当然不是这样。随便在网上翻看些素人艺术家的画,就知道,一样是平庸之作居多。一味的卖弄天真不是办法,干靠着热情洒狗血的画法也不耐看。本来用艺术表达感情就是个技术活儿,没有道理没练过的反而比练过的干得好。好比Seraphine,从一尺见方的小木板画开始,有潜力,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勤勤恳恳画了几十年,最后的作品一人多高,语言成熟了,个人风格也有了,画出了好画。
不过大家都喜欢那种天才从天而降的神奇感受,喜欢传奇。除了素人画家以外,类似的感受还给了“会画画”的儿童,精神病人,甚至动物。是不是会画画的精神病人都画得好,我没研究过。不过小孩的画多半是被过度解读了,与其说是小孩会画,不如说是大人会挑。到了动物画画这个份儿上,真没什么可说的。一个画家,又穷又疯,自然是个好故事,叫好又卖座。如果死的又早,那就堪称完美了。Seraphine是1932年进了精神病医院,1942年去世。她的赞助人威廉伍德却说她是1934年死的。也有人说她的确是1934年死的。不管真相如何,早死几年反正doesn't hurt。
专业画家的技术,素人画家的天真,都只是一个形式,一种质地,一层皮。一幅好画除了要有好的形式以外,还要有人性,有个性。不管是谁画的,不管背后的故事是不是惨绝人寰,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电影里,来看画的邻居瞪着惊恐的眼睛说,“这画好像会动呢!”Seraphine说,“是啊,有时候我深夜盯着它看,也会觉得害怕。”
电影拍得也好。前半段节奏有点慢,都演一半了,还没让人清清楚楚的看看她的画,也可能是我心急。不过女主角Yolande Moreau演得真是好。文艺范儿的演员,演一个没任何花架子的女仆,不容易。我看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起所谓的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和她讨厌的文艺腔。要她来演Seraphine,肯定也会用她每秒10个的小动作,永远左右闪躲,永远泛着泪的眼睛,赋予这个角色以无穷的张力吧。她的表演也是一层技术的质地,演谁都披着,刚开始看觉得很丰富,现在看就一个感觉,眼晕。镜头里就你一个人瞎忙活,能不能镇定点啊你。
看电影的时候,M一个劲儿的感慨,“这姐们儿是真喜欢画啊!”可能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Seraphine Louis (1864–1942)
这一派的艺术还有个专门的名字,我才知道,叫naive art,有翻译成“素朴艺术”的,台湾叫“素人艺术”。就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画的画,不管透视,不管色彩原理,一派天真烂漫。当然也有专业画家往这个路数上画的,那是另话。
看了太多有技巧没灵魂的专业画家的画,素朴派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耳目一新,觉得亲近。再加上Seraphine这样的故事,感人肺腑,仿佛艺术就是植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只要有巨大的热情,素人就能画出不朽的作品。当然不是这样。随便在网上翻看些素人艺术家的画,就知道,一样是平庸之作居多。一味的卖弄天真不是办法,干靠着热情洒狗血的画法也不耐看。本来用艺术表达感情就是个技术活儿,没有道理没练过的反而比练过的干得好。好比Seraphine,从一尺见方的小木板画开始,有潜力,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勤勤恳恳画了几十年,最后的作品一人多高,语言成熟了,个人风格也有了,画出了好画。
不过大家都喜欢那种天才从天而降的神奇感受,喜欢传奇。除了素人画家以外,类似的感受还给了“会画画”的儿童,精神病人,甚至动物。是不是会画画的精神病人都画得好,我没研究过。不过小孩的画多半是被过度解读了,与其说是小孩会画,不如说是大人会挑。到了动物画画这个份儿上,真没什么可说的。一个画家,又穷又疯,自然是个好故事,叫好又卖座。如果死的又早,那就堪称完美了。Seraphine是1932年进了精神病医院,1942年去世。她的赞助人威廉伍德却说她是1934年死的。也有人说她的确是1934年死的。不管真相如何,早死几年反正doesn't hurt。
专业画家的技术,素人画家的天真,都只是一个形式,一种质地,一层皮。一幅好画除了要有好的形式以外,还要有人性,有个性。不管是谁画的,不管背后的故事是不是惨绝人寰,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电影里,来看画的邻居瞪着惊恐的眼睛说,“这画好像会动呢!”Seraphine说,“是啊,有时候我深夜盯着它看,也会觉得害怕。”
电影拍得也好。前半段节奏有点慢,都演一半了,还没让人清清楚楚的看看她的画,也可能是我心急。不过女主角Yolande Moreau演得真是好。文艺范儿的演员,演一个没任何花架子的女仆,不容易。我看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起所谓的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和她讨厌的文艺腔。要她来演Seraphine,肯定也会用她每秒10个的小动作,永远左右闪躲,永远泛着泪的眼睛,赋予这个角色以无穷的张力吧。她的表演也是一层技术的质地,演谁都披着,刚开始看觉得很丰富,现在看就一个感觉,眼晕。镜头里就你一个人瞎忙活,能不能镇定点啊你。
看电影的时候,M一个劲儿的感慨,“这姐们儿是真喜欢画啊!”可能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Seraphine Louis (1864–194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